《西游记》解读-朱紫国的故事三

到现在为止,我们已经很清楚,朱紫国的故事讲的就是大明朝明英宗时期,最著名的一段历史,土木堡之变。
在西游记这个故事中,记录的并不是土木堡的细节,而是本质。
所有西游记的故事,只要是讲历史的,都是这个宗旨。不谈细节,直指本质。
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,过去发生的,现在依然在发生。这也是我将西游记中的历史,完整解读出来的原因。
人类舞台,从来没变,上演的戏目,一直就是同样一出。只是每过几十年,换一批演员,换一套服装,但是剧情从来没变。
好人,坏人,忠臣,奸臣,为公的,为私的,本质从始至终一直如此,变得,不过是舞台上的演员。换了一张脸,大部分人民就认不出来了。
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,真正的历史被篡改了。我们看到的,很多都是伪史。历史上,真正的坏人被打扮成大忠臣,而真正的好人,却被泼了一层又一层污水,而且这个行为,至今依然在上演。
所以我要将西游记中的真正历史,一一展现在阳光之下,这样我们才能以史鉴今,不再被坏人眼花缭乱的手段所欺骗。
至今为止,除了我之外,我看到的所有对于西游记的解读,本质都是打造一个谎言包围圈。人民身处包围之中,当有人想真正读懂西游记的时候,他抬眼四望,东西南北,上下左右,全都是被歪曲到惨不忍睹的解读
入鲍鱼之肆,久而不闻其臭。目前为止,各种对西游记的歪曲解读,就好像鲍鱼之肆,但是因为没有芝兰之香做对比,所以大家感觉不到鲍鱼的臭味。
我对西游记的解读,就是在漆黑的包围圈中刺开一道口子,让阳光照射进来。
虽然这个突破口很小。几十的播放量,要对抗几百万,上千万,上亿,几十亿的播放量。但是我并不在意。有了一个突破口,就有了阳光和黑暗的对比,对西游记的解读就不再是漆黑一片。
道虽迩,不行不至;事虽小,不为不成。
接下来,继续进入西游世界。
国王说赛太岁这个妖精,不但抢走了金圣宫,还频繁来抢劫国家,一会要俩宫女,一会又要俩宫女,来来回回的要。这暗示蒙古人对大明朝的抢劫。为了躲避妖精,国王修了一个地洞。
这个地洞三丈多深,九间殿,四个大缸。国王还带唐僧师徒来参观,就在这时候,妖精来了。
这里属于小的解读,并不很准确,但是我觉得可能是这个意思,所以把我的看法说下。
这里有个三个数字,三,九,四。皇上是九五之尊,九四,比九五第一头,所以九四可能说的是郕王朱祁钰。而他恰好是宣德三年出生。
这个时候妖精来打,讲的就是北京保卫战。
北京保卫战时候,明英宗已经是蒙古人俘虏,留在北京城内的,是郕王朱祁钰,和少保于谦。
于谦就是因为北京保卫战,被后世永远纪念,甚至奉为标杆。
大概介绍一下北京保卫战。
土木堡之变之后,蒙古人没有回老家,而是一直向南打到北京城下,这时候北京城内人心惶惶,高层都要逃跑到南京避祸,要跑的人甚至包括郕王朱祁钰。
这时候于谦站出来说,谁都不许跑,大家一起抵抗。于是在于谦带领下,打退了蒙古人的进攻,把蒙古人打跑,大明朝转危为安。
经此一战,于谦来到人生的声望顶点,一时为天下人敬仰。
北京保卫战有个细节,说的是彰义门这场战斗。这场战斗是北京保卫战时候发生的很多战争之一,但是为什么,我要提这场战斗呢?因为这场战斗恰恰被西游记记录了下来。
我之前说了,西游记的作者不记录历史细节,他一直在点明历史本质。
彰义门这场战斗,西游记的作者一样如此。他写彰义门战斗不是写细节,而是点出这里一个至关重要的本质。就是历史是怎么被颠倒黑白的。

按照历史记载,在彰义门,于谦的军队,打退了敌人,马上就能取得胜利,可是就在这个时候,太监们出来抢功了。他们几百个骑兵冲击敌阵,反而使明军陷入混乱。
又在万分危急时候,是于谦派出的援军,及时赶到,打败了敌人,再次取得胜利。
这一场战斗被史书记载,记得就是大明朝太监混蛋,打仗时候不见人,要胜利时候就抢功。幸亏还有于少保,否则国家就被太监搞得亡国了。
那么历史真相果然如此吗?我们看看西游记里面怎么说的。
西游记中,有一个非常奇怪的情节,更是所有解读西游记的人,完全看不懂的。我结合北京保卫战来给大家真正解读清楚,这段文字到底讲的是什么。
妖精来的时候,国王和唐僧避难,孙悟空出去打败了妖精,妖精跑了。这时候国王出来为孙悟空请功,还亲手为孙悟空斟酒。结果呢,这时候有人来报,西门起火了。于是孙悟空把杯子向天上一扔,杯子落下,酒水撒了一地。
国王以为孙悟空生气了,连忙道歉,这时候孙悟空没说话。一会,有人来报告,西门的火被大雨浇灭了,同时地上满是酒气。
这时候孙悟空才说。那把火是妖怪放的,是我用这杯酒,灭了妖怪的火。这段情节,非常莫名其妙。各位西游记解读者,怎么能解释清楚?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这段故事,讲的是明朝历史,所以他们连理解都理解不了。
这段情节说的就是北京保卫战,而孙悟空本身是郑和,同时也代表太监集团,所以这里的西门的一把火,讲的就是历史上彰义门之战的真相。
历史上说的是太监在彰义门抢功,反而大乱明军部署,险些弄得国破家亡,而西游记作者却完整记录了历史真相。他用孙悟空的一杯酒说明白,在彰义门之战中,太监非但没有抢功,他们反而是战斗的主力,甚至可以说,在彰义门这个战场上,是太监打败了蒙古人。
即便是历史书籍颠倒黑白,他们也记录了太监是几百骑兵冲击敌人。而骑兵是要经过训练的,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人,骑一匹马就能冲锋。
太监这时候是有强大战斗力的。郑和自己就是太监,他一直统帅一支庞大的军队。
因此,西游记的作者就是通过,孙悟空摔酒杯,灭了西门大火,来揭露北京保卫战中,彰义门之战的真相。
从这段历史记载就可以看出来,单说这一段历史,史书上是怎么颠倒黑白的。按照西游记所记载,太监才是彰义门之战的主力,相反,抢功的必然是于谦麾下的明军。
如果没有西游记,那么这段历史,又怎么能在几百年后被揭露出来呢?
那些为国牺牲的太监,不但白白牺牲了,还背上了几百年的骂名。而真正盗窃胜利果实的人,直到如今依然是人民心中的英雄。
败类和英雄,如此颠倒,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。然而这就是如今的世界!
西游记,这本书本身就是一根金箍棒。
金猴奋起千钧棒,玉宇澄清万里埃。
这一集就到这里,接下来更加精彩,敬请期待!

上一集,我详细的讲述了北京保卫战中,一段被颠倒了几百年的历史。
但是这仅仅是开胃小菜,甚至皇后悲惨的一生,先后三次被人下药流产,到死都无儿无女,和我这一章要讲的真相比起来,都不是一个层次的。
在这一章,我将彻底揭开土木堡之变中,那个大奸臣的真面目。
这个大奸臣到底是谁,可能有人已经猜到,有人没有猜到。不过我估计,即便是隐约猜到真相的人,却也难以相信,甚至不敢相信。
接下来,我们进入神秘的西游世界。
上一集孙悟空打败了妖怪,然后就要去妖怪老窝抓妖怪。
妖怪老窝在哪里?国王告诉孙悟空,妖怪的老窝在南方,距离这里三千里,一来一回,五十多天。
那么妖怪的老窝名字是什么呢?
麒麟山獬豸洞。妖怪的名字是什么呢?赛太岁。
这三个单词,太岁,麒麟,獬豸,有着非常深刻的含义。要想理解作者文字背后的深意,我们必须先搞清楚,太岁,麒麟,獬豸,都是什么东西。
先说太岁。太岁,在民间有肉灵芝的解释,但是在西游记里面显然不是这个意思。
在西游记中,取得是“年中天子”之意。岁在甲子,天下大吉,这个岁,就是太岁的意思。太岁,就是天子,就是皇帝。
再说麒麟。明朝的官服上,绣着飞禽走兽。飞禽代表文官,走兽代表武将。皇亲国戚、公侯伯子爵,他们使用的补子图案是传说中的瑞兽麒麟。
麒麟山,暗示的就是此人在官场的地位。不是皇亲国戚,就是公侯伯爵。
因为我们国家历史漫长,所以官员官服上的补子,也有细微不同。有时候好像也说,麒麟是一品武将的补子。
这两种意思在这段故事没有任何冲突,是表达的同一个意思,就是此人地位很高。不过我更认为,麒麟是公侯伯爵的意思。
说完麒麟,再说獬豸。
獬豸是神兽,拥有很高的智慧,懂人言知人性。怒目圆睁,能辨是非曲直,能识善恶忠奸,发现奸邪的官员,就用角把他触倒,然后吃下肚子。是勇猛、公正的象征,是司法“正大光明”“清平公正”“光明天下”的象征。
也就是说,獬豸代表着人间所有伟光正,代表着大忠臣的美德。但是獬豸有个问题,他发现坏人,不是经过司法审判,而是直接就吃了。
这个人是好是坏,是獬豸一个人说了算。法官,法庭,甚至皇帝说话,都不好使。他说这个是坏的,该杀,那就直接吃掉,杀死!
说到这里,就不得不说发生在于谦身上的一件事。
当时正是北京保卫战前夕,土木堡大败的消息传来,听说皇帝都被抓了,而且一切都是太监的错,群臣就愤怒了。
此时郕王摄政,看到大臣们非要自己,诛杀太监王振全家,郕王吓坏了,要溜,而群臣不允许他走。这时候,锦衣卫都指挥使,马顺,呵斥百官。
然后百官就一人带头,众人相应,一起把锦衣卫都指挥使当场打死,在郕王眼前!
这里必须说一下锦衣卫的属性。锦衣卫是专门为皇帝服务的,不属于司法体系,在这里,我们可以把锦衣卫看成皇帝的保镖。而都指挥使,就是保镖头子。
一群人当着郕王的面,把他的贴身保镖打死了。
这时候,郕王能不怕吗?他不跑,没准下一步死的就是他。毕竟他哥哥怎么去当的俘虏,他心知肚明。他要跑,有人不让!谁?于谦。
于谦过来就把郕王抓住了。想跑,没门!我们看看于谦说的什么?马顺等人,最该诛死,打死勿论。
这句话其实就是给这件事情定调。群臣杀死皇帝保镖头子,无罪,他该死。
这就让我感觉到,郕王身边站着一个獬豸啊。当场打死人,还是皇帝的保镖,还是保镖头子,也是位高权重,然而于谦一句话定调。杀了,没关系,他有罪。
那么马顺在这个时候,我想问一下,他有什么罪?他要保护郕王离开险地,有罪吗?即便他以前和太监勾结你们认为他有罪,那也要经过三司法吧。总不能你一句话就说他有罪,然后一群人就把他打死,还合理合法。
大明朝这时候还有法律吗?
说到这里,就要介绍一下于谦的背景了。
正统十三年,1448年,于谦被召回京,任兵部左侍郎。
土木堡之变,发生在1449年,也就是于谦被召回京城,做兵部侍郎仅仅一年后,土木堡之变爆发。
赛太岁,麒麟,獬豸,三个字和于谦非常吻合。
赛太岁,本意就是比皇帝还牛。因为太岁是天子,是皇帝的意思。从郕王面前杀马顺那件事,可以看出来,此人比皇帝要牛。郕王这时候是摄政王,他就是临时皇帝。皇帝都不能一言定马顺生死,于谦可以。他说谁有罪就有罪,说谁无罪就无罪。群臣杀人,无罪!
麒麟,是皇亲国戚公侯伯爵的补子,不是文武官员的补子,然而于谦的行为,是超越了官员,几乎相当于公侯伯爵了。所以在这里,麒麟,暗示于谦行为严重越级了。
土木堡之变是1449年,此时于谦51岁,正和原文那句妖怪距离朱紫国,五十余日,吻合。
于谦家乡是浙江杭州,正是暗合妖怪在南方。
妖怪老窝距离三千里,千里就是“谦”,“于”字三画,就是三。三千里这三个字,加上之前列举的种种证据,西游记的作者就是在明白无误的告诉读者,赛太岁这个妖怪,就是于谦。
是于谦进入皇宫绑架了当今皇帝,明英宗朱祁镇,然后还将皇帝送到了蒙古人手里当俘虏。
这就是土木堡之变的真相。
根本没有皇帝御驾亲征,没有皇帝打了败仗被俘虏,实际上于谦早就把皇帝捆了,送给了蒙古人。
这个历史真相,和现在所有历史记载,不但截然不同,甚至完全相反。
所谓带领人民打赢北京保卫战的大忠臣,原来是千古一奸臣。自古以来,把皇帝绑了送到敌人手里的,除了于谦我想不起第二个。
秦桧有过吗?
这就是西游记朱紫国这一段故事记录的真实历史,也是西游记的作者为什么如此煞费苦心的原因所在。
我们看看如今的历史,不论正史野史,不论古今中外,都是把于谦当做大英雄,大忠臣,甚至当作圣人来宣传的。可实际的历史完全不是如此,甚至实际的历史和记载的完全相反。
一直以来,一直有一只看不见的手,在暗中操纵一切。清朝“文字狱”是干嘛的?难道你真以为是查抄讽刺满清的书籍吗?大错特错。
文字狱是有计划的,大规模的,在全国范围内搜查记录有历史真相的书籍文字,然后全部销毁。
否则什么样的运动,能维持几乎一个朝代呢?好几百年!即使大明遗老遗少有反对满清的,可几十年之后,这帮人都死光了,满清依然在执行文字狱。
正因为西游记的作者,早就知道史书会记录虚假历史,所以他才花费如此惊人的心血,将一部真正的大明历史隐藏在一本神话小说中。
西游记的作者,就是要让每一个中国人,记住猴子打妖怪,然后记住这本书。这等于是将大明朝真正的历史,在每一个中国人幼小的时候,就灌输进了他的头脑中。
我们可以一时不明白,甚至一生都不明白,但是只要孙悟空在我们的心中,历史真相,就不会被永远埋没。
总有一天,这段真实的历史会大白于天下。现在,一切就已经开始了!
这一集就到这里,下一集我来详细分析,于谦为什么这么做,又为什么,他有能力这么做!敬请期待。

上一集说道赛太岁就是于谦。于谦将皇帝捆了,送给蒙古人,这就是土木堡之变的真相。
西游记中记录的历史,只记录历史事件核心本质,并不会记录细节,所以于谦怎么绑架的皇帝,我们不可能知道,也没必要知道。
比如张三要杀李四,最终李四被张三杀死了。六百年之后,你怎么去寻找当时的细节呢?没有细节并不重要,我们看张三和李四的结果,就是张三杀了李四。
知道这一点,就足够了。
可是张三李四,只是百姓,也许两人有点什么纠葛,最终酿成李四死亡,这个对于世界没任何影响。
然而于谦和皇帝这事不一样。土木堡之变是改变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巨大历史事件。于谦,身为大明朝兵部侍郎,竟然将自己国家的皇帝绑了送给敌人。无论是谁都必须要认真探究一番。究竟两人之间有什么问题,最终导致这一切发生。
老人家说过,要抓住主要矛盾。这样就无往而不利。
现在,我们就来仔细看看,于谦和皇帝,有什么主要矛盾。
要了解于谦和皇帝之间的主要矛盾,先要了解于谦这个人一生历史。他的历史是极为独特的,我相信,全中国所有研究历史的专家学者,以及网络历史大V,他们都不知道于谦的人生经历背后,隐藏着一段什么奇奇怪怪的故事。
于谦的出生年份,是必须要注意的。他生于1398年,在一年之后,朱棣的孙子朱瞻基,出生了。朱瞻基生于1399年。
永乐十九年,于谦成为进士,这时候,于谦23岁。朱瞻基22岁。于谦比朱瞻基大一岁。
宣德元年,也就是朱瞻基当皇帝的第一年,于谦就跟着新皇帝,去平了一次叛乱。这次叛乱是皇帝叔叔搞出来的,朱瞻基就很轻松平定了。这时候,我们看看,于谦在其中干了一件什么事!
皇帝让官员痛斥皇叔的罪行。他选择的这个官员,就是于谦。而这个时候,新皇帝刚登基,才27岁,于谦也刚28岁。按照正常来说,他应该用老臣子去做这件事,但是他偏偏选了一个年轻的官员。
由此可见,于谦在朱瞻基心中的地位!心腹之人啊!
1430年,这个时候,于谦才多大?32岁,他就当了兵部右侍郎。六部中最高长官是尚书,下面是左侍郎,再下来就是右侍郎了。这只是明面上,实际上谁是虚名,谁掌握实权,还说不定。于谦32岁当上兵部右侍郎,一定是实权。
我们对古人的官职没有直观感受,那我换个说法,兵部掌握全国兵马,最高是皇帝,老大,下面是尚书,老二,左侍郎,老三,第四个就是右侍郎,而于谦还极为得皇帝信任,所以我们可以合理推测,大明朝的军队,基本是他的自留地。
朱瞻基死后,明英宗上台,他的心腹太监就是王振。历史上说王振权倾朝野,然而于谦根本不抬眼瞧王振。按照史书所说,各地官员进京办事,都要给王振送礼,唯独于谦就不鸟这个太监,然而于谦还能把事情办的很好。
为什么说于谦不送礼给王振还能办事呢?我们看看当时的权臣是谁?大名鼎鼎的三杨。
三杨是大明朝几代老臣,位高权重,然而三杨如此人物,却对于谦极为尊重。于谦递上来的报告,要交到内阁。他的报告早上来,晚上就批好了,而且还都是三杨主办的。
我们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,三杨对于谦是绝对尊重。
接下来,于谦就遇到了一个天堂到地狱的落差。于谦的靠山朱瞻基死了,他儿子明英宗上台之后。这时候王振随便找了个理由,把于谦扔监狱里面了,而且要杀死于谦。王振是太监,对于谦这样的高级官员,给王振一百个胆子,他也不敢弄死于谦。最多,他给于谦小鞋穿一下。
要杀于谦的,不是王振,是明英宗朱祁镇。
然而最终于谦没事,很快就出来了,然后,就是山西河南,官吏百姓,请求于谦留任。这里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,周王,晋王,竟然也这样上言。
要知道大明朝藩王是禁止勾结地方官员的,何况于谦还有兵部的背景,他能调兵啊!周王,晋王,为于谦发言,是嫌自己活的太长了吗?
显然不是。真正原因是于谦权力比皇帝还大。要不怎么叫赛太岁呢!
最终,在1448年,于谦回到北京,再次升官,成为兵部左侍郎。然而我们回想一下,上一集的内容。吏部尚书都说,于谦你这个左侍郎,才是最牛的,我们都不如你。实际上于谦在兵部左侍郎这个位置,已经盖过了他的上司。
此时,在1448年,皇帝21岁。于谦50岁!于谦已经是控制了大明朝的军队系统。
到这个时候,于谦其实经历了大明朝四个皇帝。
因为朱高炽当皇帝时间太短,没任何影响力,所以我们可以认为,于谦经历了三个皇帝。朱棣,朱瞻基,朱祁镇。为什么于谦被前两个皇帝如此重用,而到了第三个皇帝时候,皇帝刚满17岁就要杀死他呢?
这对于没有读懂西游记的历史学家,是根本看不明白的。而如果看懂了西游记,就很容易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。
朱棣在42岁当皇帝那一年,萌生了长生不老的念头。
他一个凡人,他的长生不老方式,就是“夺舍”。夺舍目标,就是孙子朱瞻基。也就是说,朱棣准备在自己死的那一刻,用自己的灵魂占据孙子的身体,然后这样生活下去。不但如此,他还要继续当皇帝。
朱棣既然有这个想法,他就做了很多准备工作。我列举其中一条,就是幼军。
在朱瞻基15岁的时候,他爷爷给他建立了一支属于他的独立武装,幼军。
当时朱棣命令全天下挑选和朱瞻基年龄差不多的年轻男孩,组成一支武装力量,保护朱瞻基。我们想一下,哪个皇帝在位时候,会建立一支不属于自己体系的军队呢?
这支军队是专门给朱瞻基打造的,各个官职配备俱全。没有任何一个皇帝会这么做,除非,他是为自己用的。
这支幼军,就是朱棣为自己准备的。等他死后,夺舍了朱瞻基,这时候这支军队哪里知道朱瞻基身体里面换了灵魂?他们自然依旧对朱瞻基效忠,也就是为永乐帝效忠。
既然有军事准备,必然有文官系统的准备。我们看看,于谦的年龄,和朱瞻基几乎一样。而于谦在永乐时期,那么年轻就得到重用。然后当朱瞻基一上台,马上就带着于谦去骂皇叔。
永乐的臣子,宣德为什么拿来就用?因为宣德就是永乐,于谦就是为这时候的被夺舍了的朱瞻基养的。
也就是说,于谦是朱棣为自己的第二任皇帝培养的。因为朱棣夺舍朱瞻基,外人可不知道。比如三杨那样的重臣,他们未必看得起年轻的新皇帝。
所以永乐时期,才会极力提拔于谦,好压制三杨等一干老臣子,也好等自己夺舍之后,无缝链接。这也就解释了,为什么三杨对于谦如此尊重,那是因为永乐帝强迫他们尊重这个年轻人!因此于谦才一路顺风顺水跑到那个位置。
但是朱祁镇走的是和朱棣完全不同的路。之前我就解读了,蛇盘山,鹰愁涧,小白龙和唐僧的见面,就是路线之争。
小白龙,就是朱祁镇,唐僧,就是朱棣。于谦,走的是朱棣路线,朱祁镇必须要杀他。
17岁,朱祁镇估计刚刚掌权,就做了一次尝试。他让王振出面,将于谦弄进监狱,试图杀死,然而没有成功,三个月人家就出来了。
但是朱祁镇一直没有放弃杀死于谦目标。为什么?就在朱紫国这一期,作者通过孙悟空从朝廷拿药,只用二两却索要2400斤,来暗示大明朝军队实在太贪污腐败了,国家已经承受不起了。
而军队体系的头子,就是于谦!
于谦和朱祁镇,是不死不休,就看谁先弄死谁了。最终是于谦先手,把朱祁镇捆了送去蒙古。
然后朱祁镇竟然奇迹般回来了,他忍辱负重,最后他杀了于谦!

Author: shuanggongzi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